圖集 
 
  
新華社北京11月5日電(記者郭洋)新冠病毒從野生動物“躍遷”至人類后為何變得如此難以遏制?美國杜克大學研究人員發現,新冠病毒基因組中發生的一些“沉默突變”可能起到了促進其傳播的作用。
新冠病毒表面的刺突蛋白在該病毒感染宿主細胞的過程中發揮著關鍵作用。先前研究發現,編碼刺突蛋白的新冠病毒基因可能在人體中發生了有利于該病毒生存的突變。
杜克大學研究人員近期在美國《同行評議科學雜志》上發表論文說,他們利用統計學方法分析了從人體內分離出的新冠病毒基因組發生的適應性改變,并且標記出其中一些能夠改變刺突蛋白的突變,這些突變可能使病毒更易增殖。
此外,研究人員在新冠病毒基因組兩處區域發現一些“沉默突變”,這些突變雖然對其所編碼的蛋白功能沒有影響,但似乎使病毒具有比之前更強的生物學優勢。研究人員解釋說,這些“沉默突變”可能對新冠病毒遺傳物質RNA(核糖核酸)折疊成三維形狀并在人體細胞中發揮作用產生影響,進而增強病毒的傳播能力。
研究人員表示,上述發現或許可為防治新冠病毒感染提供新的靶標。了解新冠病毒基因在人體中發生的適應性改變,也有助預防將來可能暴發的人畜共患傳染病。
【糾錯】
責任編輯: 
邱麗芳 
 
加載更多
- 
大數據"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則規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質量發展,怎么消除“游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享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
熱帖
熱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