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哈尔滨10月26日电(记者王君宝)北疆黑河,千里沃野,金色豆浪随风起伏,收割机的轰鸣声唤醒了大地。
深秋的黑龙江省黑河市爱辉区罕达汽镇,大豆收获与整地无缝衔接,联合收割机在田间往返穿梭,金色豆田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种植户们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黑河的大豆产量约占全国七分之一。2025年,黑河市以“稳面积、提单产”为核心目标,创新机制、科技赋能、精准施策,推动大面积单产提升取得突破性进展——全年粮食总产预计突破120亿斤,大豆高产地块实收亩均单产突破600斤,为国家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贡献黑河力量。

黑河市爱辉区罕达汽镇豆农们正将收获的大豆装车。新华社发
“今年我们合作社种植的一万亩大豆,已经收获完毕,虽然今年春播往后推迟了三到五天,但今年是个丰收年,粮食总产量也特别高,今年后期雨水特别调和,光照也充足,提升了粮食的产量和品质。”望着收获的大豆,黑河市爱辉区嘉兴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盖永峰介绍,今年他的大豆亩产近400斤,较去年每亩增产至少30斤。
黑河市农业农村局种植业管理科科长梁昕介绍,10月的黑河高温少雨,气候条件总体向好,极大助力秋粮的收获。
但黑河大豆丰收的秘诀不仅于此。
虽然今年春季遭遇倒春寒,播种时间较往年有所推迟,但当地农户通过选用抗逆性强、高油高产的大豆良种,配合测土配方施肥、秸秆还田等科学种植方式,稳住了苗情,后续风调雨顺,实现了大豆品质与产量的突破。
良法离不开良种。近年,中国农业科学院黑河大豆研究中心、五大连池市现代农业(大豆种业)产业园、国家区域性大豆良种繁育基地等“国字号”落户黑河,全力打造北方大豆种业“硅谷”,研发大豆种业“芯片”。
走进中国农科院黑河大豆研究中心的试验田,3万份良种材料正接受性状筛选,育成的“中黄901”等6个高产早熟大豆新品种,已在田间展现出优异的抗逆性与丰产性。
依托100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和市县乡三级农技体系,黑河统筹70余家科研院所与企业协同攻关,年研发良种材料3万份,良种繁育面积突破300万亩,实现主粮作物良种覆盖率100%。黑河年种子销量占北方春大豆市场份额的50%以上,对稳定黑龙江省乃至全国大豆生产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黑河,收获和整地无缝对接。新华社发
黑河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苏辉介绍,黑河市将耕地轮作作为一项系统工程,近年来,共落实轮作试点面积超1500万亩,补贴资金超23亿元。北安市二井镇建华村,大豆轮作地块实收平均亩产达523斤,亩均增产50斤;五大连池市太平乡庆丰村,大豆轮作地块亩产560斤,亩均增产60斤,科技赋能“藏粮于地”效应凸显。
此外,当地坚持秋收、秋整地、秸秆综合利用“一条龙”模式,以深松作业代替浅翻浅松作业,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3.9%,还田利用率达80.9%,全面实现“黑色越冬”。10000多台大型农业拖拉机、8000多台大型联合收割机等现代农机具,也使得黑河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99.9%。
黑土地上,一粒粒金黄的大豆正汇入大国粮仓的洪流。从种业创新到耕地保护,从技术集成到机制变革,黑河市正以全域协同之策,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稳步前行。




